老蔗农杨福堂不但打定主意自己跟着嘉谷混,还将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叫了回来。
“爸,你没开玩笑吧?让我回来种田?”杨旭勇一脸惊愕。
桂省乡间,与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一样,同样是人口外流严重。
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把甘蔗的日常管理交给老人,只是可能会在榨季期间回家帮忙砍甘蔗、种甘蔗。
像杨旭勇这样的年轻人,与其说他热衷于外出打工,不如说他是在对甘蔗种植和外出打工之间的收益评估中选择了后者。毕竟,相对于种甘蔗,打工的收入更高更稳定。
简单算了一笔账,因为甘蔗生产还基本上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最大的支出在于人工成本,砍蔗加上种植、田间管理用工,每亩地人工投入要折600多元,再扣除600元的物质投入,每亩甘蔗一年下来净收入只有七八百元——不如外出打工几天赚得多。
杨福堂会不知道吗?
他知道!哪怕甘蔗收购价格上来了,单纯种甘蔗的收益,跟打工相比也未必有优势。
但他更清楚,现在农村种甘蔗的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80后根本不会种甘蔗,十年后如果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没明显提升,糖料产业将面临人工成本大幅飙升的困境。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把儿子叫回来。
“你知道个屁!我让你回来,是去报名参加嘉谷公司的农业培训!”
杨旭勇翻了个白眼:“农业培训?不还是种田?”
杨福堂一瞪眼:“说什么废话,你去不去?”
“哎哎,去,我去还不行吗?”老头子生气了,杨旭勇不敢捋虎须。
再说了,不就是培训吗?且看能培训出什么花来。
杨福堂自然看出儿子的口服心不服,但没有多解释——他可是了解到,嘉谷公司内像何劲松这样的一线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加上补助,比大城市所谓的白领收入还要高。
儿子如果能通过培训加入嘉谷,那可比打工有出息多了。
……
杨旭勇报名才知道,嘉谷的培训也是要通过考核才能参加的;但是,一旦通过了培训,就能成为嘉谷的正式员工,而且待遇极好。
最关键是,这农业培训,真的不是一般的种田。
其中最瞩目的,就是大型甘蔗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操作培训。
他“虎躯一震”,开大车啊,这个他喜欢。
桂省的甘蔗收割多是人工,哪怕是购买农机,也基本是小型收割机,采取半机械化半人力进行收割作业。
就拿自家来说,为了节省人工成本,他每年也要收割甘蔗,那简直是苦不堪言——靠手砍,靠肩扛,把甘蔗从根部砍倒,除掉蔗叶、尾梢,扎成一捆一捆的,每捆大概七八十公斤。每个蔗农就这样一捆一捆地扛着甘蔗,在蔗林里穿梭,再把甘蔗从肩上卸到车上,一天要砍一吨的甘蔗……
每年的甘蔗收获季,大家都要脱一层皮。
嘉谷有大机器好啊,起码一把年纪的老头子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
杨旭勇如愿地通过了考核筛选,得到了嘉谷培训的机会。
他和一群学员站在崭新的大型甘蔗收割机面前,目眩神迷。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