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农业强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5章 沙漠“人造”风场(4/4)(1/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如果按照益利集团的治沙实践经验,应该要做到“路、电、水、讯、绿”一体化治沙。即路修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水就通到哪里,通讯就通到哪里,绿化就辐射到哪里。

钱学森老先生也曾经提出一个“沙产业理论”——沙产业要充分利用沙漠戈壁上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推广使用节水生产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

知道了专家团内的争议,齐政有意为沙漠大开发增加更多的筹码。

无论是修建水库,还是开发荒漠,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其中,电又是最不能缺少的。

电力,要么从外面引来,要么自己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

齐政选择后者,但他没有按照钱老先生的理论,选择开发太阳能,而是首先选择开发风能。

很快,沙漠里就来了一批风资源工程师,开展测风数据分析、风场选址与产能评估等工作。

袁院士也很快就知道了,他过来问齐政:“你们是打算在沙漠里开发风能?”

齐政干脆地点头:“没错。无论是腾格里沙漠,还是巴丹吉林沙漠,年平均风速4米/秒左右,年大风日数30-50天,都是沙漠中风能资源丰富区之一,这就为利用风能提供了前提。”

袁院士先是点点头,但随即又提醒道:“风电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的,投资需谨慎!”

齐政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如果关注新能源,后世经常可以听到一个说法“弃风限电”,说的就是风电发展之困。

蒙省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全国风能资源总量三成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并且建设条件好,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但蒙省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增量电力消纳有限,更多只能外送。

问题来了,风力的随机以及不可控和电网严格要求的安全运行在本质上是矛盾的。

风力这个大爷吧,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有时脾气暴躁,有时温柔如水……风力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导致风电并入电网后会冲击电网,令电能质量恶化。

风电发展受到掣肘的最主要因素是上网问题,而一个制约风电上网的重要原因就是风电波动大。

西北风电场的建设风生水起,但最后的结果就是那么多风车伫立在戈壁滩上晒太阳,即便有的风车在转,大部分也是在那里空转。电发出来了输送不出去,又不能存下来,还有什么用?

当然,嘉谷建设风电场,首先是希望保证自家用电,暂时可以不考虑电力上网的问题。

但即使是自家用电,稳定性也是很重要的——风大的时候风机可以全速转动,电力供应可以得到保障,但是遇到风力小,或没风的时候就麻烦了!

而要怎样尽可能保障风电场发电的稳定性,除了靠老天,也要靠选址。

骆工程师是嘉谷聘请的风资源调查兼风电场设计团队的领队。无论是从嘉谷的知名度还是从沙漠的开发计划来看,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不好惹的土豪。

面对这种土豪,最好是老实点。

因此骆工程师首先丑话说在前:“齐总,您应该知道,风在自然界一直处于变化状态的,在不同年份其特征并不相同,一个地区少风年与多风年的风能也相差甚远。因此,评估某地的风力资源潜力,没有长期的统计数据作为参考,其趋势特点是很难说完全正确的。我们也只能按照现有的测风资料,提供风电场的设计方案!”

齐政理解地点头,风资源跟气象预报一样,永远存在广大人民群众希望100%精准预报而“臣妾做不到”的人民内部矛盾。即使有长期的统计数据作为参考,行业里目前也存在着不少力有不逮的困难。

骆工程师看到齐政理解,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